继让少女们疯狂的土偶之后,最近创造101的小姐姐们又刷了屏,顺带又带火了一句话,“得C位者得天下”,和创造101的舞台上一样,在竞争激烈的消费品舞台上,早已经没有了所谓的蓝海,消费品品牌层出不穷,削尖了脑袋想让挑剔又善变的消费者们pick自己。
自古以来我们都以为C位嘛,一定只有一个,而创造101告诉我们,除了让人恨的牙痒痒的硬实力之王主角光环之外,竟然还有勤奋C位这种操作,那既然卖努力也是一种可以被接受的人设,那纵观近几十年的消费品的滚滚洪流里,其实还有着甚至更多几种的C位可能。让我们一起看看,一度取得了成功或者正在成功的光环下的消费品品牌们,都是如何挤到了自己的一个C位,顺利出道的。
前仆后继的消费品的掌舵者们、消费行业创业者们,都值得马克下这篇,不断敲打自己和来一剂鸡血,没有哪个消费品牌能够随随便便成功,但是也不是无迹可循,总有那么一天,有个C位会是我的。
到底是什么在左右一个消费品品类的去留?
创造101的舞台上的游戏规则无比简单粗暴,小姐姐们都是由观众们手里的点赞说了算,但消费品的市场就没那么简单了,有太多看着颜值很高,貌似什么都没出错的品牌,硬是轰然倒下退出了舞台,也有很多看着颤颤巍巍不出众的品牌,却在一轮一轮的淘汰中存活了下来。到底什么决定了一个消费品牌的生存和成功之道?带着这个问题,我们随便翻翻国外国内的消费品的存亡发展史,其实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和不断重复着:
首先,消费品是所有的2C行业里,跟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进同呼吸共命运的,所以社会因素(Societal Factor)是个无比重要的因子。
从横向来看,在一个社会里的人群更迭的关键节点总会催生出一批新的消费品牌,从纵向来看,社会在一个时期内的分化和细分,随之而来的是更小众的文化和消费需求,这种时候,也总会有更了解某些细分人群的品牌冒出来。
很多知名的成功消费品的掌门人都是某种意义上的社会观察家,比如星巴克的舒尔茨,早在距今二十多年前的1995年,看清楚了他们售卖的并不是咖啡,而是
“ 一种传达浓缩咖啡技艺的真实体验,一个思考和想象的地方,一个人们可以饮一杯绝佳的咖啡,聚会畅谈的休憩之所,一个有社区归属感的舒适港湾,一个除了工作和家里的第三空间,一个欢迎和鼓励人们再来的场所,一种能同时包容快速服务和内心平静的空间。”
自那以后,星巴克所有的商业布局和营销都是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创造“第三空间”的体验来打造的。所以今天虽然大家都爱把“场景”挂在嘴边,但做一个消费品品牌,没有开放的心态和敏感的触角,形成对所处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潮水流向的预判,是无法真正找到消费的真实场景的。
其次,在通常意义上门槛相对不高,同质化严重的消费品市场里,技术因素(Technical Factor)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杠杆作用。
我们在成功者们的故事里发现,这里的技术,还真不单单指自己所掌握的产品技术和专利,还有对于外界技术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或者说是运气好,撞上了技术发展的风口,比如中国这十年来搭乘了电商基础设施发展起来的淘品牌们,虽然很多淘品牌在发展上也走了很多弯路,还不时被竞争对手的大牌们直呼看不懂或者嫌弃营销的调性low low的,但他们依然在电商大潮里玩的风生水起,直到大牌们开始纷纷虚心学习所谓的互联网思维。
或者把眼光看回更遥远的上世纪中叶的美国,彼时的“黑科技”电视机走入了各家各户,才得以让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型消费品牌出现,它们正是借由电视广告,在广袤又文化多元的美国社会里快速建立起来,并且不断壮大成为了全国性乃至全球的消费品巨头。
如果说社会因素是选择路线,那么技术因素就是交通工具的选择了,有时候能在拥挤的路上弯道超车,并不一定是最厉害的跑车,而是那些灵活的电动小单车们。
当然,经济因素(Economic Factor)对消费品牌成功的影响就更不用说了,这决定了消费品品牌一路向前过程里的路况,好的路况会让弱一些的交通工具也能具备一定的加速度。
经济大环境的利好与否,经济政策的转折契机,甚至国际经贸的风云变幻,都在某种程度上成就或覆灭了很多的消费品牌,看看这两年中国市场上打着消费升级大旗的新品牌层出不穷,哪个不是受惠于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呢?
好的,让我们再来划下重点,消费品品牌的崛起和发展,受到社会、技术和经济三大重要因素的影响,他们的登台谢幕,也都与这三大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效应有关。
今天的消费图鉴画一画,大概长这样
在今天的中国,如果搭起来一座消费品牌101的舞台,硬要拎出几个C位来,恐怕是个很复杂的选择,这个国家的消费品的竞争程度,只要去电商平台上看一看就知道,格外的激烈,又无比的精彩。
如果尝试着按照上面提到的三大决定因素,来把今天在中国市场里风生水起的消费品牌们分分班,再把每个班的优秀课代表描绘出来又会是怎样呢?若让我们给出不成熟的小建议,有可能会是长这样的。
规模C位
这是那种一颦一笑都备受关注的选手,已经在海外练习综合技艺多年,登台前已经习惯了站在聚光灯下,实力家底也很雄厚,在舞台上的每一次亮相都野心勃勃,想要玩个大的,也有足够大的试错空间,掌握行业顶尖的新品类和产品的研发能力,并且有极强的供应链和渠道管理能力。
- 成功要素:着力自身产品技术创新(Technical Factor)
- 代表品牌:宝洁、欧莱雅、联合利华等跨国巨头
- 营销必杀技:擅长正面立体作战,都是大手笔的抢占心智型营销,讲究整合和攻势的广度和密度
- 发展软肋:布的阵仗太大,目标也大,很可能有被包抄的危险,而且挑战新的领域时决策复杂,时间长,投入巨大,一旦战场选择上出现问题很难及时调整
- 建议补课:新兴营销玩法、亚文化洞察
灵活C位
消费品舞台上的小机灵鬼们,他们常常是来自某些隐形领域的黑马,找准一个单品撬动了市场,擅长见风使舵,牢牢抱住大平台大风口的大腿,并且暗搓搓的薅各种红利输出对象的羊毛。
- 成功要素:抓住外界技术发展契机(Technical Factor)
- 代表品牌:各式知名的淘品牌,最近的一些抖品牌
- 营销必杀技:游击兵,深谙平台玩法和漏洞,喜欢性价比高的奇招,特定游击战的不断练习,蹭各种平台和内容红利
- 发展软肋: 对爆款和潮流的追逐,特别容易短视,而且红利很容易过去,很容易暴露品牌发展全盘策略思考上的短板,很容易成为昙花一现的公司,爆款还没长成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就已经被淘汰了
- 建议补课:品牌建设、消费趋势洞察、产品研发和迭代
眼力C位
有着最能洞悉人心的双眼,擅长看到人类和人类细微的差别,往往先人一步,把人群里悄咪咪的需求变化嗅到,进而把准了时代的脉搏,是厉害的人类学家,通常创始团队都是新一代消费群体里的early adopter。
- 成功要素:抓住了人口变化和代际更迭的契机(Societal Factor)
- 代表品牌:当年第一波人口红利的品牌(伊利、蒙牛等),和今天的一堆消费升级品牌(乐纯酸奶、Particle Fever、关茶等)
- 营销必杀技:特种兵,擅长谋略,定点击破,往往喜欢制造事件和话题,带动趋势
- 发展软肋:发展过程中很容易陷入到品牌的自嗨里,好眼力不代表执行力跟得上,以及成长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道槛,当要去满足的消费人群变得更复杂化和趋于大众化时,路线和打法的选择需要一个艰难的跨越
- 建议补课:整合营销、品牌建设、产品研发和迭代
勤奋C位
在消费品舞台上不会得瑟,也不会炫耀,是那种很容易被忽略,但猛然回头吓人一大跳的低调的隐形选手,扎扎实实做好某一个产品或品类的渠道和供应链,特别擅长开源节流。
- 成功要素:牢牢掌握上下游资源优势(Economic Factor)
- 代表品牌:以百丽、农夫山泉、娃哈哈为代表的老牌本土消费品们
- 营销必杀技: 擅长渠道带动整个市场的营销,线下远胜线上
- 发展软肋:对于渠道和资源的依赖,可能在产品和营销上的创新后劲不足
- 建议补课:消费趋势洞察、品牌建设、新兴营销玩法、产品研发和迭代
灵魂C位
出场的时候基本不走寻常路,一定是某个或某几个亚文化的拥趸(至少看上去是),从某种意义上看,他们的产品只是他们布道的媒介而已,他们的信条是“因为爱所以买,因为买所以更热爱”。
- 成功要素:潜入社会新阶层和深挖文化消费力(Societal Factor)
- 代表品牌:曾经的Nike、今天90后深爱的Supreme们
- 营销必杀技:不玩武力,直接蛊惑人心,缴械之后,通常都如同上瘾一样乖乖听他的,擅长创造性的文化符号和语言的使用,以及社群营销
- 发展软肋: 虚的东西玩多了,实的东西容易忽略,比如供应链管理和产品运营,而一种亚文化的生命力到底有多长,是不是能支撑起持续的购买力,也是个问题
- 建议补课: 消费趋势洞察、整合营销、产品研发和迭代
以上的这个消费图鉴虽然画的还比较粗糙,但至少告诉我们几个显而易见的道理:
1
在可以预见到的,中国的消费市场未来会越来越细分的趋势下,并不是只有一个教科书式的成功模板,C位代表们用事实告诉了我们,想要成功,至少有五条路甚至更多的可能可以走。
2
但是,每一个消费品品牌自诞生之初,都有着天生的基因或者起点,有时候认清自己的舞台可能也非常重要,就像高秋梓想和吴宣仪比拼颜值,杨超越想和孟美岐比舞蹈,只能说是不自知的不可爱了。
3
站在历史的维度上去看,C位不是想站就能永远站的,还可能彼此挑战着。比如曾经的规模C位深深的感受到了来自灵活C位和灵魂C位的挑战,开始加快创新的速度和产品迭代。而眼力C位品牌也常常在发展中遭到了规模C位和勤奋C位的跟随式碾压,在营销和渠道中挣扎求生;当然,还有看到从勤奋C位朝着规模C位和眼力C位转型的本土超大品牌们,下一代的消费品巨头地位他们也未尝不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。
那么看到这里,一个关键的问题来了,作为消费者或者投资者,你会PICK怎样的品牌?作为品牌的操盘者和营销人,你自家的品牌它最有可能站到哪个C位上呢?欢迎留言探讨哦。